台州市黄岩城乡自来水有限公司-尊龙人生就是博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是城市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衡量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黄岩区坚持供水能力、供水管网、服务能力建设,基本构建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同网同价同质同源”供水。但是,该区仍存在供水体制不统一,乡镇水厂仍然存在,不能有效保证水质安全;东西部供水不平衡,西部可利用水资源匮乏,居民仍然“靠天吃水”。
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放心喝水、安全用水,黄岩区积极推进区内水务一体化建设,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统一调配、高效运营和科学管理,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和支撑。本文根据黄岩供水实际状况,分析推进黄岩区内水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面临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推进区内水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近十年来,黄岩区推进黄岩水厂建设、供水管网向城市周边扩展、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推进区内水务一体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供水量满足需求。黄岩区原水取自长潭水库(总库容7.1亿立方米),分配的一期原水量为20万吨/日。目前,该区一般日供水量为15万吨左右,即使最高日供水量也只有16.8万吨,黄岩新水厂供水能力足够满足当前用水需求。即使推进区内水务一体化后,乡镇水厂用户逐步纳入城乡一体供水,以及逐年递增的用水量,只要适时启动新水厂二期20万吨/日的潜在供水能力建设,基本可保障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供水安全。另外,总投资11769万元的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将于2018年底完成,应急情况下可供水750万立方米,应急供应35天,居民用水水量充足。
(二)制水能力有效保证。黄岩区于2003年启动黄岩水厂工程建设,2007年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行。黄岩水厂总投资1.95亿元,以长潭水库为供水水源,设计日供水规模为40万吨,其中一期建设规模为日供水20万吨。水厂采用了目前国内外较先进的生产设备,配备了完整的在线仪表,各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实现持续安全稳定、优质节能运行,出厂水水质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合格率为100%,达到国际一流饮用水标准,成为台州市唯一拥有“浙江省现代化水厂”称号的供水企业,为平原地带水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三)东部平原地带供水主干管敷设到位。根据2009年出台的“城乡一体化供水专项规划”,依托浙江省领先的现代化新水厂,黄岩区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向农村辐射延伸供水管线。经过8年多时间的集中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建成dn100以上管线(球墨铸铁和pe管为主)1000多公里,基本实现长潭水库库区下平原片乡镇街道供水干管敷设到位,为推进区内水务一体化创造了有力条件。即使是没有纳入一体化供水范围的北洋、头陀、澄江、新前四个乡镇,供水主干管也已到位。
(四)水务一体化观念深入人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生活饮用水的要求不断提高,“同网同质同价”的供水机制为大家所接受,没有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范围的居民强烈要求饮用一体化的优质供水。2015年-2018年连续四年在人代会和党代会上,人大代表和党代表都提出,要解决北洋、头陀、澄江、新前四乡镇以及长潭水库库上各乡镇的饮用水问题,要求进一步扩大一体化供水范围。如台州市黄岩区第十三届党代会二次会议上,潘林福等9位代表提出《关于要求解决北洋农村生活用水质量的提案》(第20171248号),杨志敏等10位代表提出《关于要求解决平田乡农民饮用水的提案》(第20171247号)。
二、面临的困难
黄岩区虽然具备了推进水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但由于平原地带存在乡镇小水厂、西部缺乏可利用水源地等,水务一体化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东部平原地带存在乡镇小水厂,水质不能保障。由于历史原因,黄岩区平原地带存在乡镇水厂独立供水的格局,澄江、头陀、北洋、新前等乡镇街道仍然以各自的乡镇水厂供水为主。这些乡镇水厂制水工艺简单,日常运行监管不到位,供水安全性差,水质不能保障,特别是夏天长潭水库铁、锰超标,制水工艺处理不能使铁锰含量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推进区内水务一体化,理顺供水体制,必然要求处置乡镇小水厂,涉及到乡镇水厂的资产、债务、人员等的处置和安置。这些需要研究并出台统一的政策,为区内水务一体化顺利推进做好制度上的安排。
(二)西部地势远高于东部平原,可利用水资源匮乏。黄岩虽然拥有台州大水缸——长潭水库,是台州南片300余万居民的饮用水源地,但对于黄岩西部长潭水库库区上游各乡镇来说,是抱着大水缸而没有水喝。黄岩西部各乡镇地势远高于长潭水库,距离长潭水库较远,无法从长潭水库取水,且缺少其他可有效利用的水源地。黄岩水厂地处东部平原地带,自来水无法输送到西部山区,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西部乡镇以分散取水为主,取水设施简陋。长潭水库库区上游乡镇主要有五乡一镇,即宁溪、富山、屿头、上垟、上郑、平田等乡镇。宁溪、屿头、平田、上垟部分有水源地的村庄采用集中供水,但净水设施简陋、缺少维护保养,对原水水质异常变化缺少相应的处理措施;平田、上郑、富山等海拔较高的乡镇从小水塘分散取水或引用溪坑水,干旱期水量不能保证且供水安全性差。富山、上郑居民分布较为分散,且生活区域地势落差较大,目前不具备一体化供水条件。
三、解决措施
基于黄岩区平原地带和西部库区不同的地理特点,推进水务一体化要因地制宜,建议实施水务一体化“一区两制”,即平原地带加快实现“应纳尽纳”,扩大城乡供水一体化范围,长潭水库以下平原片各乡镇全部纳入一体化范围,实现“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供水体制;西部库区考虑到实施一体化存有较大难度,推进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扩大推行集中式供水,对部分分散式供水确保安全措施到位、人员监管到位。为加快推进区内水务一体化,我们建议:
(一)抓统筹,做好一体化顶层设计。一是贯彻全市水务“一盘棋”思想,市级层面出台了《台州市区水务一体化改革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8】48号、《台州市三区区内供水一体化改革指导意见》台水务改革【2018】1号文件,对台州市区水务一体化改革作出部署。黄岩区内水务一体化是台州市区水务一体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黄岩区内水务一体化放入台州水务一体化改革整体思路当中,明确区内水务一体化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步骤;二是做好水务一体化规划,成立水务一体化工作机构,依据区内水务一体化“一区两制”思路,制定水务一体化工作方案。按照“统一部署、统一政策、统一要求、同步推进”原则统筹、协调、推进水务一体化工作。细化区内水务一体化任务目标,测算水务一体化所需的经费及时间,合理设置阶段性时间节点,加快一体化工程推进;三是要筹集管理好资金,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分级负责”的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保障机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稳保障,加强供水设施建设。一方面,平原片区域在基本实现供水管网到位的基础上,深化、细化管网建设和“一户一表”改造,确保全部纳入到一体化供水范围。完善农村供水管线布局,确保乡村供水管网“一户一表”率达到80%以上、漏失率在12%以下,让优质自来水惠及更多农村群众;另一方面,西部库区做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质总体规划设计,加快推进水厂、泵站建设,对可利用的水厂进行提升改造,发挥供水功能。针对受限于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等因素,无法采取集中供水和联村并网提升措施的行政村,应加快推进单村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确保“源头”到“龙头”供水全过程的安全可控。
(三)强服务,推进规范化管理。一是整合乡镇小水厂,按照“成熟一个、整合一个”原则,以行政手段整合乡镇小水厂,实现区内直供到村到户的供水一体化。撤销乡镇小水厂,将其职能改为营业所,功能定位为抄表、收费、管道维修、安装等供水服务。做好乡镇小水厂清产核资和审计评估工作,妥善安置乡镇水厂职工,确保水务一体化顺利推进;二是一体化过程中储备人才,实施水务一体化后,供水面积将增加一倍以上,服务人口将增长三分之一,这将对现有的供水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现有人力资源将无法满足一体化后运维和抄表收费对人才的需求。在推进水务一体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选拔、吸收优秀人才进入到供水服务队伍,为今后的规范化管理储备有用人才。